从地球仪上看,长沙与贡嘎同处北纬29°附近。然而,两者的自然条件却千差万别。一个地处芙蓉之国,一个位于雪域之巅,两地距离3500公里。
1994年7月,中央召开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根据安排,长沙市对口支援贡嘎县。此后30年里,先后有数百名长沙干部,跨越茫茫七千里,在贡嘎两千多平方公里的高原大地上,与雄浑苍茫的每一座山峰、每一条冰川不期而遇。
天风浩荡,大道如砥。这是从长沙去往贡嘎的藏地叙事,也是者们重新建起的价值世界。在细雨斜飞的征途中,在大雪封山的高原上,一批接着一批,继任者坚毅的脚步声,与萧萧风雪声一道,叩响史诗般宏阔的国家记忆,鼓荡起地域与人文之间的血脉深情。
坚守的背后,是强大的国家意志,也是朴素的个人情怀;是坚定的政治自觉,更是豪迈的时代诗篇。
贡嘎地处、山南、日喀则三市交会处,国土面积2380平方公里,下辖5镇4乡43个行政村,总人口5.3万多人,平均海拔3750米,有西藏“窗口”、山南“门户”之称。这里风光壮美秀丽,婀娜多姿的羊卓雍措、奔腾不息的雅鲁藏布江,让人流连忘返;这里文化渊源深厚,有距今约3500年的昌果沟新石器时代古文化遗址和多吉扎岩石壁画群,是藏文化的发祥地、族的摇篮。
进入贡嘎,长沙元素随处可见,最繁华的街道是长沙路,最宽敞的广场叫长沙广场。漫步城区,不时能看到带着长沙印记的商店、学校、广告。晚上,走进“锦绣时光夜市”,臭豆腐、小龙虾、米粉……会让人产生身在长沙网红夜市的错觉。
1994年7月,西藏百万农奴解放35周年,中央召开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定了“全国支援西藏”的方针和“分片负责、对口支援、定期轮换”的模式。
次年4月,春风拂面,新芽吐绿。西藏山南贡嘎迎来了湘江之滨、岳麓山下的首批10名干部。
从西藏和平解放、民主改革到改革开放,在每一个重要历史时期,党和国家派出一批批干部踏上雪域高原,与西藏各族人民一道推动西藏各项事业取得巨大进步,在短短几十年里创造了跨越上千年的人间奇迹。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先后在2015年、2020年出席中央第六次、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传遍雪域高原。强调,“中央支持西藏、全国支援西藏,是党中央的一贯政策,必须长时间坚持,认真总结经验,开创工作新局面。”
“精神是中国的一个崇高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显著优势。缺氧不缺精神,这个精神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2021年,在庆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之际,习来到西藏考察。见到晒成了古铜色的干部们,十分动情地说:“你们在高原上,精神是高于高原的。这个事情必须一茬接一茬、一代接一代干下去。一方面支援了西藏,集中力量办大事;一方面锻炼了干部、成长了队伍。应该是你们一生中最宝贵的经历之一。”
8月27日,第四次对口支援西藏工作会议召开,对30年来工作取得的显著成就、积累的宝贵经验给予充分肯定,要求以高度责任感使命感做好新时代对口工作。
历届长沙市委、市政府格外的重视对口援建工作,始终将其作为一份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一项光荣神圣的政治任务,全力支持、倾心支援。
从湘江到雅江,从湖南到山南,从长沙到贡嘎,从第一批到第十批,以3年为期,长沙人接棒奔跑一个又一个3年。
30年来,伴随着雅砻大地的花开花落,一批又一批干部积极做出响应党中央决策部署,肩负市委、市政府的信任和重托,满怀贡嘎人民的感恩和期待,紧紧围绕“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扎根高原、接续前行,为贡嘎长治久安和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
“党的二十大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作出战略部署,对工作提出了新的更加高的要求。”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吴桂英表示,长沙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切实增强对口援建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不折不扣完成好对口援建任务,让杜鹃花和格桑花在雪域高原交相辉映,不断续写“长贡两地情,汉藏一家亲”的时代新篇。
长贡结下了相隔千里、心心相印的山海情谊,交往更加密切、合作更加深入,取得了丰硕成果。
30年间,贡嘎县生产总值增长60多倍,固定资产投资提高300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0倍,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28倍。
副省长、市长周海兵表示,要加大帮扶力度,要围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就业技能培训、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等重点领域,谋划筛选实施好援建项目。要积极协调对接,重点推动教育、医疗卫生、旅游等交流对接,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
神山圣湖,蓝天白云……西藏有太多的元素吸引着我们。但因极高的海拔、极长的日照以及极大的温差,这里的疾病具有特殊性,并且面临着“缺医”的困境、“少药”的问题。
第一批工作队刚到就发现,贡嘎县人民医院为四处开裂的危房,仅有36张病床,根本没办法满足当地藏族群众就医需要。
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长沙干部主动奔走、请示,长沙市委、市政府格外的重视,有关部门一路绿灯,各项手续从快从简。
1998年4月,由长沙援建的贡嘎县人民医院(今“贡嘎县中心医院”)大楼落成。这座现代化的医院建筑面积3240平方米,拥有150张干净舒适的病床,医疗设施齐全,为贡嘎群众撑起了“健康伞”。
建好医院仅是开始,变化润物无声,长沙队员接续努力,让“长沙经验”“长沙技术”助力贡嘎医疗卫生事业持续升级。
“凌晨2时,加班做了一场手术。”今年6月27日,在贡嘎县中心医院妇产科,记者见到队员、宁乡市人民医院妇产科医生廖丹时,她刚做完手术,早上又开始忙妇产科病房的提质改造以及高原待产中心的建设。
原来,贡嘎县域宽广,不少村民住得偏远,交通不便,部分孕妇临产时,因来不及送到医院面临风险。“一年在医院产下的小孩仅几十个。”针对这一问题,长沙市工作队决定帮助该院建设舒适、适用的高原待产中心。
“待产孕妇能提前在这里免费住宿,还有医疗团队监测护理。”廖丹说,这既让孕妇避免了多重风险,又不需要过多的担心住宿费用。
在医院采访时,儿科主任米玛拉着记者,一定要记者去看一面锦旗,“医术精湛 医德高尚——患者家长索朗培杰赠贡嘎县中心医院夏跃伟医生”。
锦旗背后,是2022年9月28日的一场紧急救治。队员、长沙市妇幼保健院医生夏跃伟对此记忆犹新,当晚,他接到贡嘎县中心医院的值班电话,得知有位羊水污染的产妇分娩困难。
“羊水污染提示胎儿可能宫内缺氧,新生儿出生将存在窒息风险。”他迅速赶到产房,展开救治。
如果说完善医疗设施设备、成立专门的科室是强“硬件”,那医疗人才柔性的技术援助,就是必不可少的“软件”支撑。
长沙市第四医院医生严福良在临床一线余年,两次主动申请前往贡嘎县中心医院对口帮扶。
“由于长时间工作,加上高原反应,我患上了重感冒。为防肺水肿,半夜起来给自己输液,白天继续工作。”她回忆,2017年,贡嘎开展全民健康体检,成年人采血完后,还有100多个6岁以内的小孩因为采血难度大,县疾控中心请求支援。她二话没说,一天奔波四五个乡镇为小孩全部完成采血。工作完成后,她只能靠同事搀扶着返回。
张利娟前是长沙市中心医院北院全科医学科护士长。在报名时,有朋友劝她“三思而行”,但她毫不犹豫地递交了申请书。来到贡嘎县中心医院护理部后,她负责全院护理管理、教学等工作。
“我们经常要穿过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到藏区进行义诊宣教,藏语翻译有时忙不过来,我们就用手比划、画图解释。”张利娟说,当地藏族群众对医护人员尤其是医疗队员特别尊重,和他们沟通治疗方案时,藏族群众说:“把命全部交给你们,完全相信你们!”
医院落成了、科室建好了、医技力量强了,贡嘎医疗卫生事业一步步走上正轨,但长沙干部的心愿远不止于此。
创建“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既是促进贡嘎县中心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提高当地医疗整体实力的重要抓手。
来自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的医生罗春曾为贡嘎县中心医院“创二甲”做了大量工作。
2018年,他一到岗便进行情况摸底,一番调研下来,他发现医院准备了数月之久的创建工作,却没有紧扣标准和细则进行,导致很难达到评审要求。“这可把我急坏了,我们立马按照具体的评审细则,将任务层层分解,从头再来。”
“从设施设备到医疗技术、服务水平,长沙一批批工作队队员为我们医院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和提升。”贡嘎县中心医院院长平措扎西说,“患者再也用不着舍近求远去市级医院了。”
这是曾担任过贡嘎县卫生局副局长的长沙市疾控中心干部周苍海思考得最多的问题:“每位医生的帮扶时间是有限的,要尽快帮助贡嘎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医疗人才队伍。”
近年来,长沙医生以“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形式进行师徒式教学,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这也是长沙“组团式”医疗的精髓。
目前,长沙市妇幼保健院已与贡嘎县中心医院结对帮扶,共建贡嘎县中心医院特色儿科,着力打造山南市首家县区级综合医院儿童特色专科。
长沙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医生易钦君不仅在贡嘎县中心医院帮扶建设新生儿病室,还着力培训当地儿科医护人员。
“我初来时,看到贡嘎县中心医院冷清的儿科病房,以为这里的细伢子很少生病。后来去乡里调研才发现,这里的孩子‘小毛病靠拖、不大不小的靠熬’,不得已才到医院看病。”易钦君从儿童健康知识普及入手,推动当地乡镇卫生院、村(社区)卫生室建立了专门针对儿童患者的联动转诊机制。“小孩及时得到救治,既减轻了小孩的痛苦,又减轻了家长的负担。”
长沙市第一医院与贡嘎县中心医院共建口腔特色专科,从科室专业设置、人员进修培训、线上远程诊疗、口腔卫生科普宣教等方面做精准帮扶。
长沙市第三医院也通过人才、技术下沉的方式,为贡嘎县中心医院补齐医疗技术短板,推广临床适宜技术的应用。
2023年12月,贡嘎县9名医疗卫生人才到长沙市第四医院开展跟岗培训,强化双向交流,助力贡嘎医护人员医疗水平提升。
长沙医疗队还积极协助推进贡嘎县域医疗改革工作,促进医疗卫生服务向基层延伸。
“医保基金是人民群众的‘保命钱’‘救命钱’。”长沙市医疗保障局“小短援”干部温帅结合长沙经验与贡嘎实际,为他们详细地理解阅读医保领域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和处罚方式,全县医保基金综合治理能力得到非常明显增强。
2022年8月,贡嘎县刘琼村卫生室获评山南市第一个医保联网结算村级示范点。
当更多先进的医院科室建设起来,当现代化的医院管理制度完善起来,当懂技术的当地医护人才队伍培养起来,长沙和贡嘎携手编织的这张医疗卫生服务网,必将更好地保障贡嘎百姓,增进群众福祉。
从贡嘎国际机场出发,向东沿国道行驶,便能抵达贡嘎县农村实验中学。校园里翠色掩映,书声琅琅,贡嘎县农村实验中学的教师和远在长沙的名师一道,开展在线集体备课,收看云直播示范课,校园充满了许多活力与生机。
而此前,长沙市第一批工作队初抵贡嘎时,看到校舍,都怔住了:低矮透风的教室,高低不一的课桌,更别说什么篮球场、实验室……
1996年,长沙对口援助贡嘎的第二年。贡嘎县农村实验中学由长沙援助建成,这是一所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中教育于一体的实验中学,校址所在地印证着和长沙的缘分——长沙路22号。
“有一天,县教育局局长急匆匆地找到我,说广嘎乡36名家长不让孩子上学,理由是家里缺劳力。”作为首批干部,曾慧明时任贡嘎县委常务副书记,听闻这一消息,他赶到海拔4500多米的广嘎乡,苦口婆心地劝说家长,并帮他们解决具体困难,最终说服家长将孩子们送回学校。
“为了转变乡亲们的观念,进藏两个多月,我走遍了全县乡镇,给乡亲们做工作,动员他们送子女上学。”回忆起在贡嘎的工作场景,曾慧明印象深刻。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对长沙市工作队来说,是承诺,更是责任。
翻阅长沙资料,能够正常的看到30年来贡嘎教育硬件设施的变化——援助400万元建设贡嘎县农村实验中学,援助98万元建设吉雄镇小学,援助100万元建设贡嘎县幼儿园。学校不断“更新升级”:除了常见的教学楼、实验综合楼、学生宿舍楼,贡嘎县农村实验中学还建有节能温室与职教基地、电教室、美术室、音乐室。
6月27日,在贡嘎县中学,校长旺堆次仁特意带着记者参观教室的节能护眼灯,讲起6年前的一个“贴心故事”。
2018年,来自博才云时代小学的教师罗炯在该校支教,巡查晚自习时,发现教室的灯光昏暗。他想到长沙2016年对城区学校进行过灯光改造,一款护眼灯既节能、明亮又不刺眼。于是他联系上长沙的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帮助该校完成18间教室照明设备的改造。
“事虽不大,但看出长沙队员的细心与贴心。”旺堆次仁说,如今,这些灯具已经使用了6年,没有一盏出现问题。
长沙基础教育实力位居全国前列。一批又一批长沙市工作队队员将先进教育方法的理念、优质教育资源、现代教育方式带入贡嘎,增强当地教育事业发展的内生动力,让贡嘎的孩子“上好学”。
2010年至2013年,时任长沙市一中副校长,现任长沙市一中党委书记的宋健平作为长沙市第六批干部,来到西藏担任山南地区(现山南市)教体局副局长。
“期间,走遍了30多所学校,深深感受到祖国山河之壮美,责任之重大。”宋健平说,3年里,他和同事组织了81名乡镇学前教育骨干教师培训,27名高中教师培训,还有20名特教教师到湖南培训,协调长沙市一中9名骨干教师指导山南地区高中教师课程教学。
2018年4月,教育部启动“万人援疆支教计划”,同年8月,“伉俪”杨亚中和周娜来到贡嘎县农村实验中学,在了解当地教育资源情况后,两人思考的第一个问题是“怎么样提高藏族孩子的学习兴趣”。
孩子们接触外面的知识较少,杨亚中借助队队友的力量,每个星期给孩子们上课外科技课。
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上来了,第二个问题接踵而至:如何完善现有的教研制度,让当地教育教研持续发展?
于是,夫妇二人带头申报课题、组织教研活动,与长沙县松雅湖中学建立“联校”机制,大幅度的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当地教师扎西达杰深有感触:“联校给学校师生带来了不能用金钱衡量的资源。”
2019年12月,杨亚中和周娜的期满,得知消息的学生布琼来到办公室,拉着杨亚中的手说:“我最喜欢您上课了,多么希望您能陪我们到毕业啊!”杨亚中同样不舍。
考虑到学校详细情况和教学需求,杨亚中和周娜申请继续。直到2022年8月,杨亚中和周娜才完成了这场为期4年的“之行”。
30年来,一批批长沙教师奔赴贡嘎,他们来自长沙市一中、湖南师大附中博才实验中学、长沙市实验小学、博才小学、博才云时代小学、长沙县松雅湖中学……他们把贡嘎当成“家”,把自己当成“贡嘎人”,为雪域高原播下优质教育的种子。
30年来,长沙教育团队通过课题研究、专题培训、结对共建等方式积极发挥教师引领作用,不断的提高当地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育人水平,同时充分调动长沙优质教育资源,结合“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开展线上线下培训,为贡嘎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打好人才基础。
2023年9月5日,吴桂英率长沙市党政代表团到西藏贡嘎县考察对口支援工作。在座谈会上,贡嘎县提出派教师到长沙跟班学习的想法。吴桂英当即给予赞赏,欣然同意。
想法很快变成现实。长沙迅速制定贡嘎县教育医疗人才专项培训计划,首期教育人才专题培训班如约而至。
2023年11月12日,来自贡嘎县的50名教育工作者来到长沙,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跟岗跟班学习。根据学段、业务类型的不同,他们分成六个小组进入不同学校。学校则为来自贡嘎的教师量身定制培训方法、跟岗学习任务,从学校管理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丝毫没有保留开放、分享。
“长沙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启发式教学。回到贡嘎后,我开始尝试这种新模式,学生反映很好!”贡嘎县中学语文教研组长达堆谈起了长沙学习的感受。同样想把“长沙经验”带回家的还有贡嘎县农村实验中学校长杨振忠,他惊叹于长沙的智慧教育,把学习收获转化为学校办学理念的更新。
当“格桑花”来到“杜鹃花”的家乡,贡嘎和长沙的联系又深了一层,贡嘎教师和长沙教师的情谊又厚了一分。
2002年下学期,望城一中开办西藏班,首批迎来10名西藏学子。2016年,望城一中开办“山南高中代培班”,开全国教育代培模式先河,每年接收40名山南籍的初中毕业生,以建制班的形式集中培养。
明德麓谷中学山南联校在贡嘎县中学成立,双方深化在顶层设计、学校管理、师资培训、教育教学、教研教改、学生交流等方面的合作交流。
博才小学对口援助吉雄镇小学,除了双方教师进行支教指导和挂职学习之外,博才小学还帮助吉雄镇小学建设远程信息化视频教室、建立完善远程教育系统,将丰富、优质的教育资源输送到吉雄镇小学及贡嘎其他学校。
“没有水就不成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雪域高原种下爱与希望的种子,各族人民定会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密不可分。
“今年势头挺好的,前不久摇了1200多斤蜂蜜。”乃萨村党总支书记旺堆贡布说,2021年,长沙市工作队援助该村30万元建了这个蜂场,并提供技术指导。如今,这个蜂场每年为村集体带来超10万元的收入。
具体该从哪些产业入手?一批又一批长沙市工作队目标明确——所选定的产业,要基于贡嘎的特点,因地制宜挖掘潜能。
早在长沙市第一批工作队入藏时,便秉持这一理念,立足农牧特色开展产业。在1995年至1997年的项目之中,贡嘎县农牧示范场、种养试验示范基地等赫然在列,和第二批、第三批工作队援建的县农贸市场、大棚蔬菜示范基地一样,均以农牧特色为基础挖掘潜力,并有探索性、示范性。
养蜂,便是长沙市工作队立足“贡嘎之特”,打造“贡嘎之强”的产业之一。
2015年5月时,伍国强注意到,贡嘎不少地方有成片的狼牙刺花,却很少有人养蜂酿蜜。队员们跑遍全县村落发现,这里天然蜜源花类多、花期长,养蜂优势明显。
于是,他们多次从长沙引进蜜蜂,最多一次有1000万只蜜蜂飞赴贡嘎;他们传授藏族群众养蜂技术,援建蜂场,打造品牌……
2020年,工作队邀请湖南企业进驻,通过自建或与当地蜂农、村集体合作方式,已建成10个标准化养蜂基地,打造“巅峰贡蜜”品牌,年产量超4万公斤。其狼牙刺蜜还获评“全国百姓放心蜜金奖”。这一产业既增加了当地村集体收入,还带动藏族群众就业超400人次。
长沙市第一批工作队曾在贡嘎县援建了粉丝厂,第二批工作队采用“借助外力转产,盘活存量资产”和转换经营机制的方法,吸引投资80余万元,使粉丝厂扩大规模,并建立种养加工厂基地,提升产业的自身发展能力。
第四批工作队队员期间发现,当地手工毛纺行业有藏式特色,却因工艺落后等原因,存在难以产业化的缺陷,便着力推动其工艺改造升级,助其可持续发展。
在此前多批工作队的帮助下,贡嘎县已有不少蔬菜大棚,但藏族群众喜欢吃的食用菌,却是从外地运来的。多年来,贡嘎菜农试种过,却未成功。
2023年7月,长沙市第十批工作队短期技术干部周恒进藏便开展针对性考察,根据温度、湿度、氧气、光线等,确定了适合在此种植的菌菇品种。然而,遭遇失败的菜农却不敢再试种。
为打消菜农顾虑,周恒自掏腰包从浏阳购买多个菌种。在近3个月时间里,周恒几乎天天泡在大棚里做试验,并将种植技术、需要注意的几点传授给菜农。
最终,菌菇产量可观,市场上供不应求。丰收后并学习到技术的菜农感慨不已:“感谢长沙来的队员,我们有信心好好干了!”
从贡嘎国际机场出发,仅半小时车程,便可到一个藏族古村落——刘琼村。漫步其中,诸多藏族民居透着古朴气息,200多棵树龄在100年以上的古树分散村间……
长沙市第九批、第十批工作队看中了它的潜力,依托原生态藏居和自然人文资源,创新规划设计理念,由资金带动财政投资和社会投资,实施村居环境提质,推动综合文旅产业发展。
藏式民宿、马术体验、卓舞表演、唐卡手作、高原水果采摘等诸多项目,让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在此感受到纯正的“西藏风情”。刚投入运营3个月,村里就接待游客2000余人次。
“政府+企业+村集体”的分配机制,不仅提高了村民收入,也让这里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样板村。
“村里发生的变化,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村民白玛牵着4岁的儿子穿过村道,向记者讲着村里的变化。“现在,长沙市工作队在帮我们村改造自来水。”如今,她受聘在民宿打扫卫生,月工资4000多元。
在雅鲁藏布江的另一边,长沙市工作队助推的历史遗址贡嘎宗游道项目竣工,让游客在触摸西藏历史的同时,亦可纵览雅江风光。
在羊卓雍措湖畔,东拉村旅游民宿项目即将落地,让这个平均海拔4500米的村子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在贡嘎县城,队员还以“网红”思维,助力打造“锦绣时光夜市”,臭豆腐、小龙虾、米粉等长沙美食走入贡嘎群众生活。
在长沙路旁,“湘藏云上小店”汇聚当地各类特色商品,成为产业“留住眼球也留住脚步、留住消费力”的鲜活载体。
从扶持单一种养到延伸农牧产业链,从传授养蜂技术到引入种菇技术,从建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到打造农文旅项目,30年的之路,长沙对贡嘎的产业援助,不再只是单一的输送、培育,而是助推其具备自我发展、自我强化的能力。
一路走来,贡嘎县干部群众及队员所谈到的内容之中,“可持续”是一个高频词汇。
在至山南经济圈走廊的中心位置,铁路、高速公路、国道在此交会,一个亿元级园区在贡嘎县杰德秀镇“生长”起来。
2023年,长沙市第十批工作队引入社会投资8000万元,建成这个占地1.5万平方米的贡嘎高原食品加工产业园,筑巢引凤。
园区之中,藏湘韵味(西藏)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的封闭式无尘车间内,当地员工正操作着机器,完成牦牛肉的卤制、烘干、包装……西藏原生态养殖的牦牛,在这里被制成10多种风味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今年8月,该公司还与贡嘎县杰德秀镇果吉村共建“共富工坊”,增设青稞制品生产线吨青稞,为村集体经济组织创收至少320万元,并提供超30个就业岗位。
“‘藏湘韵味’这一个名字本身就带有湖南特色,寄托了两地的情谊。”藏湘韵味(西藏)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小毛说,在工作队的助力下,该企业入驻园区,从构想提出到落地投产仅历时40余天,展现了高原上的“长沙速度”。
该企业旁边,是长沙市工作队引入的另一家公司——巅峰康棘,采用“企业+农户+基地”的模式,让“小沙棘”带动着年产值超1000万元的“大产业”。
巅峰贡蜜、大米科技等企业纷纷入园,还共同带动30余家供应和销售企业未来的发展。截至目前,该产业园已累计解决当地农牧民和大学生就业人数超过200人,今年产值预计超过3亿元,纳税800余万元。
“这个园区虽是第十批工作队推动建成的,但这都是在此前多批队打下的基础上才做成的。”长沙市第十批工作队领队、贡嘎县委常务副书记、常务副县长雷凌湘说,精神的内涵之中,既有“缺氧不缺精神”的坚定奉献,亦有“一茬接一茬、一代接一代干下去”的接续努力。
除前四批援建的上述产业以外,第五批、第六批工作队的项目中,有杰德秀古镇建设、引入长沙企业等;第七批、第八批工作队的项目中,既有接力建设的长沙路西延线项目,也有更多助力“湘品入藏、藏品入长”的举措;第九批工作队继续聚焦当地产品规模化种养、标准化加工生产、物流及销售经营渠道的开拓等环节,开展探索、攻坚。
第十批工作队自2022年7月进藏后,提出在3年内以“快速推进产业项目链条化、民生福祉品质化、人才培养精准化、长贡交融深层化、队伍建设规范化,开启‘五化’同建新征程,争当全国排头兵”为工作思路和奋斗目标,与5万余贡嘎干部群众“一家人、一条心、一起干”。
近年来,长沙市工作队帮忙对接各类线上线下渠道,慢慢的变多贡嘎产品已在长沙高桥大市场设店销售,还多次亮相中部农博会,并在多个网上平台销售,走向全国各地。
一批又一批长沙市工作队,将长沙所能与贡嘎所需紧密结合在一起,以长沙的资源输入激发出贡嘎的发展潜能,将贡嘎资源优势转换成了发展优势。
而今,高原之上,产业高质量发展势头正劲,自我发展能力更盛。一项项特色产业,既加速带动着贡嘎群众就业、致富,更支撑着贡嘎的经济高质量发展。
如何更好地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在贡嘎的每一个日夜,工作队员一遍遍叩问自己。
1995年,长沙第一批干部入藏之时,高原之上,多数县城“没有一条柏油马路,没有一家像样的商店,没有一家正规的企业”。在队员的记忆里:基础设施落后,产业一穷二白,财政收入微薄,人民生活贫苦。
30年来,长沙市委、市政府先后选派10批次、61名党政领导干部和238名专业方面技术人才,累计投入资金4.42亿元,援建重点项目139个,有力地促进了贡嘎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2023年,贡嘎地区生产总值28.5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367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983元。
“贡嘎县委、县政府及广大干部群众向30年来无私援助我县的长沙市委、市政府和队员们表示衷心感谢!”山南市委常委、贡嘎县委书记刘圣育深情地说,30年来,长沙市始终把贡嘎作为长沙的第十个县来对待,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援建贡嘎县。长沙市工作队把贡嘎当故乡、视贡嘎人民为亲人、以贡嘎事业为己任,用铮铮实绩印证了无悔誓言、厚植了民族团结之花、浓厚了长沙贡嘎之情。
“组团式”帮扶、“互动式”合作、“精准式”对接等方式更新的背后,围绕的都是贡嘎老百姓的生活、紧盯的都是惠民生这一头等大事。
第二批有县农贸市场一期工程、县群众文化馆、长沙路、长沙宾馆、公安指挥中心等;
第三批有县农贸市场二期工程、吉雄镇小学、杰德秀卫生院、县人民医院中心供氧系统等;
第四批有长沙广场、甲竹林镇大棚蔬菜示范基地、县疾控中心用房、县城幼儿园、红星小康示范村建设等;
第五批有县政务中心、杰德秀古镇改造、县吉雄中心校教工周转房、县消防大队附属工程等;
第六批有机场综合体建设项目、甲竹林镇拢巴村新农村建设项目、德吉新村生态文明小康示范点项目等;
第七批有贡嘎县中学食堂、贡嘎县敬老院、德吉新村、35个村级医务室房屋及设施配备、长沙路西延线项目等;
第八批有县人民医院附属楼建设、县城主干道“白改黑”、4所中小学配套设施等;
第九批有县农村实验中学教研楼、县疾控中心及县人民医院门诊楼提质改造、刘琼村藏文化综合旅游项目、养蜂产业等。
长沙市第十批工作队更是将90%以上的经费投向民生、投向基层,精心谋划实施了20个群众关心关注的民生项目,进藏一年即完成投资2280万元。不仅完成了果吉村人居环境提质改造、县高原食品产业加工园、县中心医院新生儿病室及高原待产中心等一系列项目,还在接力推进养蜂产业、刘琼村综合文旅产业和村居环境提质等项目。
“贡嘎人民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发自内心地感恩、感谢长沙人民。”贡嘎县委副书记、县长平措说。
干部人才选配力度多年来只增不减、选配结构更显用心,医疗小组团、招商小组团、旅游小组团、住建小组团、城管小组团等各类小组团效能释放。长沙大力推进柔性,对当地支柱产业、重要领域、重点产品、关键技术的支援更具针对性。
“贡嘎要多少干部,我们就派出多少干部;贡嘎需要什么样的干部,我们就选派什么样的干部。”
1997年,他成为驻藏部队的一员,一待便是14年。退役回乡后,2014年起,他先后五次以专业方面技术人才身份赴藏。直到2020年6月,伍国强突感头晕、呼吸困难,实在支撑不住了,才在大家的一再劝说下,回到长沙做心脏手术。此后,又多次以个人身份赴贡嘎为农牧民提供技术指导。
“能为贡嘎县空港新区编制规划尽一份绵薄之力,感觉一切都值得。”来自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长沙片区会展管委会的干部高亚琼说。
针对贡嘎县空港新区规划建设发展滞后、规划与建设人才短缺等问题,2023年9月,长沙市精心组织选拔包括高亚琼在内的3名规划与建设柔性援才。
在他们的参与下,贡嘎县空港新区战略总体规划和核心区详细规划方案初步形成,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方案编制与申报稳步推进。
而就在当月25日,短期队员、来自长沙市生态环境局的陆君等人又接续奔赴山之南……
从第一批工作队,到第十批工作队;从长援、短援到小短期柔性人才……长沙始终把智力放在突出位置,坚持逐级筛选,好中选优、优中选强,把本部门、本区县(市)、本园区、本企业的优秀干部选派到贡嘎工作。
一年复一年,一批接一批,曾慧明、黄佳惠、周杏武、周庆年、朱东铁、夏文斌、孙进、洪健、彭韬、雷凌湘……
30年来,虽然有批次,但干部始终接续奋斗、工作始终有机统一。
加强党的领导是抓好工作的关键,长沙市工作队构建起“党支部+党小组+党员先锋队”三级管理模式,动员党员干部人才在项目建设、产业招商、民生服务三个领域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党旗在一线高高飘扬。
西藏的美景令人沉醉,也只有到过西藏,才能切身体会高原反应的残酷,一下飞机,不适感就席卷而来:干燥的空气导致鼻腔流血,缺氧使得全身不适、烦躁失眠……
贡嘎海拔高,空气含氧量不足内地的50%,紫外线倍。这里山高水长、沟深路险、多处大雪封山,在这里开展工作比想象中的更艰难。
“睡着没睡着不知道、吃饱没吃饱不知道、有病没病不知道。”这三个“不知道”是刚进藏时的真实写照。
,“苦”是萦绕不断的。除开自然条件的艰苦 ,工作任务繁重,以至于队员常常身兼数职。工作中,他们勇于踢开“绊脚石”、赶走“拦路虎”、打破思想藩篱,用一颗颗的赤子之心,破解那些困扰当地百姓千百年的苦与难,书写出山之南遍地开花的华美篇章。
在西藏工作期间,长沙市工作队坚持把工作与培养一支思想纯洁、作风优良、纪律严明、政治可靠的干部队伍紧密结合起来,制定了政治、学习、工作、生活、内外协调、财务管理、项目管理、组织纪律等内部管理制度,确保每位干部自觉做到“政治上跟党走、经济上不伸手、生活上不丢丑、工作上争上游”。
第三批干部周杏武在担任贡嘎县委书记期间,定下一条特别的规矩:县级领导下乡,都要进老党员的家嘘寒问暖;每一个县级干部,都要联系一名老党员,帮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当年,住在偏远的杰德秀镇秀伍三村的曲宗德吉,由于体弱多病,全家三代8口人一直挤住在不足20平方米的小房里。周杏武主动和他结成对子,多次上门了解情况,帮助其脱贫致富。
梦圆新时代,贡嘎县东拉乡吉琼村的边巴曲吉一家虽已脱贫,但因是单亲家庭,这位母亲一人带着两个正在读中学的孩子,生活仍有困难。雷凌湘得知后,每个季度都上门慰问,还前往学校看望孩子,鼓励孩子努力学习。
每一次调研,都是一次灵魂的洗礼和精神的震撼;每一次看到西藏群众清澈和质朴的笑容,都是一次情感的交融。队员们战胜困难、挥洒青春、干事创业,实现了意志的磨砺和灵魂的升华。
“的‘援’,并不是单向的给予。”长沙市工作队队员们说,与在藏干部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一方面增进了民族团结力,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另一方面从他们身上学到了质朴与豁达、坚韧与乐观,视野胸怀为之一宽。
干部感慨,虽然血压升高了,但是血性变强了;心率加快了,但是心灵更纯净了;脸晒黑了,但是心更红了;离家远了,但是离国更近了。他们一个个逐渐成了地地道道的贡嘎人、办着实实在在的贡嘎事。
30年,砥砺了大批长沙干部人才,他们丰富了阅历、经受了考验、积累了经验、增长了才干,在不同岗位成为长沙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骨干力量。
长沙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的人介绍,长沙干部和技术人员的选拔以及贡嘎基层干部赴长沙跟班学习,已成为常态机制,成为推动支援边疆稳定与发展的重要基石。
长沙市的工作得到了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山南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得到了贡嘎全县干部群众的赞扬,长沙被党中央授予“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市”光荣称号。
长沙市工作队先后获评西藏第九批先进集体、湖南先进集体、湖南五四青年奖章集体、湖南宣传工作先进集体。队员们获得全国“最美支边人”、西藏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西藏优秀教师、西藏青年五四奖章、湖南省人民满意公务员等荣誉。
纯朴的藏族群众高扬着手臂说:“毛主席家乡派来的干部亚古西扎都(藏语:非常好)!”
每名长沙干部的心愿都是相同的——杜鹃花和格桑花在雪域高原交相辉映,让贡嘎和长沙一道,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携手并肩、阔步前行。
采访短短数日,虽是雪泥鸿爪,却似经历了一场漫长的告别。我不是第一次走进贡嘎,也不会是最后一次告别西藏。
作为长沙市第七批工作队中的一员,我的灵魂早已洗刷一新,静静地泊在雪域高原。
在西藏的三年,我断断续续写下了散文集《高原之上》,我记录下这里割舍不断的人和事,记录下那些别梦依稀的贡嘎时光、雪域山水,那些绵绵无尽的藏地风情、枕上乡愁,那些孤光自照的陋室遐思、高原行吟,从此它们不只是远方的一片云彩、一道闪电,那些壮美辽阔的星空与云海,那些淳朴讷言的藏族群众,那些躬身入局的者,那些义无反顾不问归期的奔赴与热爱,都成了日常生活中最阔大的真实,都成了直抵灵魂的坚定力量。
“我更关心一堆土的去向,一块石头的来源,一车水泥的标号。关心一条路,几时抵达山沟深处的人家;关心一座桥,何时到彼岸;关心我的脚板,能否接上高原的地气,生根发芽。”离开西藏以后,我在一首长诗《在高原的梦境里度过余生》中这样写道。3年岁月过去了,又似乎永不会过去。高原的种种,早已刻满我心扉,像一道道无法抗拒的印痕。我知道,从今往后,我将魂牵梦萦,在高原的梦境里度过往后的岁月。
30周年回望,我以一名记者的身份,再次进入西藏。这是一次对过往岁月的深情回眸,更是向时代表达应有的温情与敬意。
30周年回望,竟似一次归心似箭的故地重返。那朵格桑花分外妖娆,那条天路何其壮美,美丽的邦典之乡越来越成为长沙人民的深情牵挂……如此种种,对于者来说,又何尝不是一种无言的馈赠。
队员,从来不是西藏的过客。他们中,有人来过,却申请一来再来。离开的人,已将生命的一部分永远地留在了雪域高原。每个援都有自己的“传说”,都有一段与雪域高原割不断的情。
到过西藏的人都知道,在这片高原冻土上,种活一棵树是艰难的事。但前赴后继的长沙干部早已把自己当成了一棵棵树,挽手成林,顽强生长。
他们的皮肤逐渐黢黑,高原红烙在脸上,许多人每天要靠安眠药才能睡上几小时。采访中,他们不想过多地谈论艰辛,但每个人都会提及习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强调的19个字: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
我们总会在某座雪山下相遇。雪域高原,已是我们在往后的岁月中徐徐回望时永远的情感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