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杂交水稻科学园试种的羊肚菌迎来首个丰收季,标志着“水稻+羊肚菌”轮作模式试验取得初步成功。
2.羊肚菌种植周期短、效益高、见效快,但对生长环境的要求极为苛刻,种植难度大。
3.为此,袁隆平杂交水稻科学园与多家科研院所合作,组建了专业的开发团队,开展羊肚菌菌种选育、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研究。
4.“水稻+羊肚菌”模式充分的利用二者的生长季节差和生态位差异,实现一地多用、一季多收,拥有非常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5.目前,袁隆平杂交水稻科学园已在四川凉山州、遂宁、达州等地建了核心示范区,下一步将在上海、宁夏、浙江、安徽等地布局。
今日,记者从位于郫都区德源街道的袁隆平杂交水稻科学园获悉,园内试种的羊肚菌迎来首个丰收季,标志着“水稻+羊肚菌”轮作模式试验取得初步成功。
在袁隆平杂交水稻科学园羊肚菌种植试点大棚里,一株株肉嘟嘟的羊肚菌撑着褐色的“小伞”破土而出,密密麻麻“站”满湿润的菌田,长势喜人。
“去年11月开始试点种植,第一次试种,心里很忐忑,但惊喜的是,今年立春后,羊肚菌就破土而出,如今正是收获的时候。”说到羊肚菌,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科研负责人匡应龙立马打开了话匣子,滔滔不绝地介绍着。
羊肚菌种植周期短、效益高、见效快,是增收致富的好产业,但对温度、湿度、土壤、空气等生长环境的要求极为苛刻,种植难度大。“从翻土、搭棚、铺设管道,到播种、营养袋摆放、生长情况监测、温湿度控制、通风抗冻,我们都全身心投入,终于在今年2月迎来采摘期。”匡应龙说,春节后园区开始采摘,每天采摘量在30斤左右,采收期将持续一个月。
为确保“水稻+羊肚菌”轮作模式的成功,袁隆平杂交水稻科学园与多家科研院所合作,组建了专业的开发团队,开展羊肚菌菌种选育、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研究,并制定了科学规范的种植管理流程。
“我们使用先进的设施农业技术装备,对温度、湿度、光照等外因进行精准控制,为羊肚菌生长创造最佳条件。”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常务副主任彭甦介绍,“水稻+羊肚菌”模式充分的利用二者的生长季节差和生态位差异,实现一地多用、一季多收。水稻生长期间为羊肚菌提供遮阴保湿的环境,羊肚菌菌丝则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水稻生长,形成良性循环。
“‘水稻+羊肚菌’模式不仅仅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还能增加农民收入,拥有非常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彭甦说,目前是小规模试种,园区种植了2个大棚,约0.5亩,预计产鲜菇200公斤,折合亩产量400公斤,按目前收购价80元每公斤,亩产值超30000元。目前,已开始第一批采收,采收后的羊肚菌不会流入市场,将用于园区示范展示。
采访时,正值宁夏稻渔空间生态观光园前来考察袁隆平杂交水稻科学园,双方将达成种稻致富模式战略合作。宁夏稻渔空间生态观光园负责人赵建文分享道,袁隆平杂交水稻科学园在“水稻+羊肚菌”种植模式方面的成功经验,为宁夏发展特色高效农业提供了新思路。宁夏将结合自己天气特征情况和资源优势,积极引进和推广“水稻+羊肚菌”模式,丰富稻渔综合种养内涵,提升产业效益,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不只“稻菌轮作”,袁隆平杂交水稻科学园还积极探索“稻药轮作”,种植了藏红花、元胡、川芎、泽泻草等中药材。“除了郫都区袁隆平杂交水稻科学园,我们还在四川凉山州、遂宁、达州等地建了核心示范区,接下来将在上海、宁夏、浙江、安徽等地布局,因地制宜,和当地政府共同打造种稻致富模式示范区。”彭甦表示,将继续加大科学技术研发力度,逐渐完备“水稻+”模式,推动农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力量。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邓虹 记者 赵一 郫都区供图 责任编辑 何齐铁 编辑 王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