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产业是贵州十二大特色产业之一。在遵义市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食用菌产业采取现代化的工厂生产模式,实现了亩产值突破百万元,三个单体基地全国第一。大山里的食用菌“超级工厂”,如何通过科技赋能,实现现代农业转型升级,记者做了探访。
在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贵旺公司的杏鲍菇菇房,密密麻麻长满了杏鲍菇。这里通过立体墙式摆放,一亩地的菇房就可以摆放有5万个菌棒,是普通层架大棚摆放菌棒的5倍。18天的出菇周期就能实现32吨的产量。这里,像这样的菇房有接近100间,全国每10斤杏鲍菇有一斤就来自这里。
2018年投产以来,公司就以工业的思维做农业,一直在优化菌棒配方和栽培工艺。
贵州贵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总监肖伟盛和记者说,他们的菌棒从2018年一棒成本价2.2元降低到现在1.8元,1棒产量从0.8斤增长到现在1.4斤,菌棒育菇周期从21天缩短为18天。降本增效的背后是科技赋能。
公司从成立之初就组建了近50人的科研团队,长期与中国食用菌协会、辽宁省产业技术研究院、贵州大学等科研院所开展合作。每年出售的收益的5%用于科研,目前,公司已取得授权专利36项。
现在,公司的科研团队正在进行虫草花的试生产。经过3年300多次实验,前不久科研团队解决了虫草花菌种易突变、退化的问题,公司建成日产过百吨、国内单体最大的工厂化生产线。
贵州贵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物生产副总监吴晓波说:“预计半年后,我们的虫草花生产线能达到满负荷的生产,预计产值能达到1.8亿元。”
在生产加工环节,公司依据食用菌的卖相、大小、生长部位等精细化挑选、精准化销售,实现利润最大化。
贵州贵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一产区生产总监肖伟盛说:“我们的产品按照正品、园大、次菇、碎片分等级。正品和圆大99%以上都是走鲜品销售。次菇一般切片烤干后销售。碎片则流向对外形没有要求的加工公司。”
2023年以来,在贵州省2.24亿元农业基金的支持下,公司在原来年产能5.3万吨杏鲍菇的基础上建设了二产区。二产区采用物联网,建设智能化工厂,实现全程智能化生产。
“通过物联网系统,可以实时调控温度、湿度、光照、氧气,模仿原始森林,让它更好生长。物联网系统数据非常详细,温度能控制到0.1度,湿度控制在正负5%之内。”贵州贵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员陈立说,“我现在每天要负责300万个菌棒的调控,假如没有这个系统,我是根本不可能完成这个工作量的。”
二产区设计日产鹿茸菌30万棒,产量200吨。物联网、智能化工厂的建设,节约了五分之四的人工,年节省人力成本1500万元。工作效率提高了至少10倍,成品率提高2%。
贵州贵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和贵和记者说,农业工厂化就是土地的集约化使用,高的附加价值,科技赋能,抗风险能力强。农业靠天吃饭,工厂化是给农业打了一针稳定剂,365天,不受季节、天气影响。目前,公司的三个产品单体基地都是国内最大的。二产区从自动智能到数字化整合,走在行业前列。
针对采摘后的菌棒,企业通过加入微生物、益生菌等制成有机肥,用于农业生产,实现循环农业的闭环。
“我们杏鲍菇基地200亩左右,2023年产值2.3亿元,平摊下来产值每亩过百万。鹿茸菌和虫草花的亩产值更高一点。如果三个菌种满产,2025年产值能达到7到8亿元,目前带动1600多名职工,员工年平均薪资高于5万元。满产能达到2000人左右。”贵州贵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和贵说。
自2019年以来,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将食用菌作为“一县一业”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2023年,道线万多名群众从事食用菌种植或相关服务业。今年上半年,当地完成菌棒种植9200万棒,实现食用菌产量5万吨;预计全年完成种植1.9亿棒,产量10万吨,产值6亿元。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吴旭在接受记者正常采访时表示,目前,道真食用菌产业链初具雏形,下一步,他们将紧扣“菜县菇乡”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定位,大力推进食用菌“一县一业”发展,推动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农业部门+科研院所产学研体系融合发展,做大做强优势品种,力争创建食用菌国家级示范园区。围绕食用菌全产业链发展,全力推动道真建成西南菌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