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伦现在已经上岸了。”科伦药业(002422.SZ)董事长刘革新近日在投资者交流会上公开表示。
这一句发言也让科伦药业被股民称为“A股最自信的药企”,刘革新如此信心满满不是没有原因,今年以来,科伦药业已有多款仿制药获批上市。9月18日,科伦药业公告表示,其化学药品“地屈孕酮片”于近日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药品注册批准,为国产前3家获批。
地屈孕酮片为雅培开发,已在100多个国家获批上市,为国家医保乙类品种,米内网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销售为20.5亿元。
收获一大“亿级单品”的同时,科伦药业对自己的“旧爱”输液业务依然无法放手。9月24日,科伦药业公告变更募资用途,已分别投入1.88亿元的创新制剂生产线及配套建设项目,和已投入528.92万元的NDDS(新型药物输送系统)及抗肿瘤制剂产业化建设项目不再推进,剩余的募集资金整体转回基本盘输液产线建设。
在“新欢”创新药和“旧爱”输液业务中,科伦药业瞻前顾后的背后,是“限抗令”依然高悬头顶,同时集采常态化下,市场之间的竞争进一步加剧、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主打创新药的科伦博泰还被默沙东“退货”。
刘革新家族从最初的“输液大王”到如今拥有科伦药业、川宁生物(301301.SZ)和科伦博泰生物-B(三家上市公司,在长期资金市场上“科伦系”虽收获颇丰,但医药一向是个长期行业,现实中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对于初当父母的人而言,孕育一个新生命总是让人期待。但孕育一个健康的宝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人体因为怀孕各项指标会呈现出不同变化,孕酮是女性体内卵巢黄体细胞分泌的孕激素,对女性非常重要。
如果孕酮不足,轻则月经不调,重则有几率会使先兆流产、胎儿发育迟缓等问题。因此,孕酮检查是一种常规的孕检项目,可拿来评估胚胎的发育情况。如果孕酮不足,需要及时吃药补充。“地屈孕酮片”的作用和功效主要是针对孕酮不足引起的疾病。能够更好的起到保胎、调理月经、预防子宫内膜增生和癌变。
国家药监局官网显示,8月27日,科伦药业申报的3类仿制药布比卡因脂质体注射液获批生产并视同过评,为国内第2家。布比卡因是一种酰胺类局部,在科伦药业之前,国内仅有恒瑞医药一家拥有生产批文。
据米内网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3年布比卡因注射剂销售额超过2.5亿元,同比增长12.75%。
这样的过亿单品,科伦药业今年已经收获了不少。2024年以来,科伦药业有28个品种过评或视同过评。此外,还有13项原料药获批上市。
其中,多个品种为国内首批上市,其中注射用美罗培南/氯化钠注射液、ω-3甘油三酯(2%)中/长链脂肪乳/氨基酸(16)/葡萄糖(16%)注射液、艾曲泊帕乙醇胺片为国内首仿;布比卡因脂质体注射液、奥拉帕利片为国产第2家;麦考酚钠肠溶片为国产第3家;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Ⅶ)为国产第4家。
米内网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三大终端六大市场中,美罗培南注射剂销售额超过33亿元;瑞戈非尼片、麦考酚钠肠溶片、盐酸乌拉地尔注射液等,销售额均超过10亿元。
米内网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科伦药业新药申报上市的品种共有35款,其中以新注册分类报产的33个品种,2023年在中国三大终端六大市场的销售额合计超过140亿元。
以上科伦药业大量布局或已有所收获的药品,一大共同点就是几乎均为仿制药,2024年新申报的35款药品中,34款为仿制药。
仿制药是和原研药相对应的产品。原研药是指原创性研发的新药,平均要消耗15年左右的研发时间和数亿美元,研发成本很高,因此价格昂贵。而仿制药是指,在药品专利保护期满或其他专利权到期后,其他药品生产企业均可仿制的药品。
仿制药同样具有一定的医疗意义,但随着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带量采购等政策的实施,市场之间的竞争越发激烈,仿制药的利润空间一再被压缩。创新药、原研药成为药企们未来战场的必争之地。
而创新药正是“科伦系”的战略方向之一,多年来,“科伦系”形成大输液+抗生素+创新研发的“三发驱动”战略。
大输液+抗生素+创新研发的“三发驱动”战略,也正是科伦药业、川宁生物、科伦博泰的主营业务。
2023年,川宁生物收入占科伦药业收入的比例约为22%,科伦博泰收入占科伦药业收入的比例约为7%。
不论是科伦药业,还是川宁生物、科伦博泰,背后实控人均为刘革新家族,种莹为刘革新配偶,刘思川为刘革新之子,王欢为刘思川配偶。
科伦药业始创于1996年,前身为四川科伦大药厂,股东为成都新都公司集团总公司和科伦实业。科伦实业的股东正是以刘革新为首的一众科伦元老。
抓住市场的同时,2000年5月,新都公司集团将950万股以每股1.24元转予给包括刘革新在内的13名自然人,2001年底,新都企业集团的最后70万股以每股2.75元的价格也转予刘革新。截至目前,刘革新为科伦药业实控人,持股23.67%。
刘革新抓住市场缺口,选择儿童输液为切口,1996年7月,儿童输液产业正式投产,仅6个月,就产生盈利。据科伦药业2008年的《招股书》显示,2008年全国大输液产量为79.7亿瓶(袋),科伦药业产量为17.5亿瓶(袋)左右,12种主要大输液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均列全国首位。
2008年,科伦药业大输液市场占有率高达22.1%,排名第一。之后排在第二、第三的北京双鹤药业、山东鲁抗辰欣药业分别仅有6%和4%。科伦药业也因此被称为“输液大王”。
2010年科伦药业成功上市后,除了刘革新外,其哥哥刘绥华、弟弟刘卫华,以及两个妹妹刘亚光、刘亚蜀、妹夫尹凤刚等因持股科伦药业股份都迎来一波“暴富”。
刘革新家族也在2019年以135亿块钱财富登上《2019年胡润百富榜》,排名275名。
不过,“输液大王”的名号随着历史发展,早已不是优势。国家卫计委在2013年发布的《合理用药十大核心信息》中就曾精确指出:合理用药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少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原则。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发布报告数据显示,在2020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中,注射给药占比56.7%,远超口服给药的18.6%,而在注射给药中,静脉注射给药占比达91.1%。
因此科伦药业早早走上转型之路,用十年时间确立了“大输液+抗生素+药物研发”的格局。不过科伦药业目前大输液业务仍为营收主力,2023年,科伦药业输液业务营收101.09亿元,占公司总营收比例47.12%。
二级市场上,科伦药业股价近十年变动不大。2013年时,科伦药业的股价在40-50元/股之间,截至2024年9月27日,科伦药业报收29.65元/股,总市值474.87亿元。早期因与科伦药业市值相当,业务范畴相近等原因被称为“药界双雄”之一的恒瑞医药早已一路狂奔,市值飙升至如今的3100亿元。
不过,科伦药业股价始终停滞的情况下,被拆分的两家公司已迅速追赶上脚步。2022年12月27日,科伦药业拆分的川宁生物顺利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川宁生物为抗生素中间体领域的生产商之一,基本的产品为青霉素类、硫氰酸红霉素、头孢系列。截至2024年9月27日,川宁生物报收12.03元/股,总市值267.93亿元。
不过因为公众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意识薄弱,以及静脉抗生素的适应症广、利润高,抗生素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滥用,因此造成的耐药性问题成为全世界公共健康领域的重大挑战之一,2016年召开的G20杭州峰会上,细菌耐药问题被列入主要议题。
为此2012年,国家出台《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俗称“限抗令”。随后几年国家多次发文,逐步的提升抗菌药物使用门槛和监督管理力度。至今对此方面的监管仍在继续。
再加上科伦博泰,截至9月27日,报收176.6港元/股,总市值393.54亿港元。三家“科伦系”上市公司总市值如今已超过千亿。
在“限输令”和“限抗令”的双重压力之下,从事创新药研发的科伦博泰似乎已成为“科伦系”的新希望。
“科伦系”将创新药的发展押注于科伦博泰。所谓创新药是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物,是一类创新性药物,在已有药物的基础上做一些改进,比如通过结构修饰,使药物的生物利用率更高。创新药因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能够打破原研药的专利壁垒,减少对国外新药的依赖,因此也被国家大力支持。
近两年创新药企的必争之地则少不了ADC药物,所谓ADC药物,即抗体偶联药物,是一种强效抗癌药物。其最大的作用机理是将细胞毒药物定向递送到肿瘤病灶,具有超强的靶向肿瘤杀伤效果。
相比其他传统化疗药,ADC药物对正常细胞的损伤较少,不会导致患者出现使用传统化疗药的高毒副作用。也因此被称为新一代“抗癌神药”,有着“智能生物导弹”和“魔法子弹”之称。
科伦博泰的多款研发产品便主要是针对ADC药物,科伦博泰成立于2016年,2022年被科伦药业拆分到港股上市,正式递交《招股书》。共拥有33条资产管线款处于关键试验或NDA注册阶段。不同管线针对的癌症包括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胃癌、结直肠癌以及许多非肿瘤疾病及病症。
《招股书》披露,科伦博泰目前共签署了九项对外许可协议,包括与默沙东订立的三项开发用于癌症治疗的多达九项ADC资产的许可及合作协议,前期及里程碑付款合共高达118亿美元(约818亿元人民币)。按2022年交易金额计,这亦是全球最大的生物制药合作。
为了与默沙东深度绑定,科伦博泰还成功引进默沙东为股东。2023年1月3日,默沙东、信达资本等以13.48亿元认购科伦博泰2608万股。其中,默沙东持股6.95%,成为科伦博泰第二大股东。
2023年7月,科伦博泰不负众望,顺利登陆港交所,上市当天科伦博泰涨幅3.14%,报62.5港元/股,2024年以来,科伦博泰股价一路上涨,截至9月27日,报收176.6港元/股,总市值393.54亿港元。
不过,2023年10月23日,科伦药业公告,科伦博泰收到默沙东正式书面通知,决定终止两项临床前抗体偶联物(ADC)的合作。10月24日复盘后,科伦博泰盘中跌幅一度达到13.87%,随后收窄,微降0.69%。科伦药业声称,被“退货”的项目均非科伦博泰核心产品或主要产品。
2024年9月19日,科伦博泰发布中报,科伦博泰再被默沙东退货一单,中报显示时默沙东向科伦博泰退还开发、使用、制造及商业化SKB315的全球权益。
在双方此前合作达成的9项ADC资产中,有3款已推进到临床阶段,便包括此次被退还的SKB315。
因为创新药研发投入高、回报周期长,此前,科伦博泰始终处于亏损,2021年-2023年营收分别为3241.2万元、8.04亿元、15.4亿元,净利润分别为-8.9亿元、-6.16亿元、-5.74亿元,三年累计亏损20.8亿元。
2024上半年终于扭亏为盈。2024上半年,科伦博泰实现盈利收入13.83亿元,同比增长32.2%,净利润3.1亿元,同比增长1096.55%。只是不知道这一亮眼业绩能否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