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口服药物都需用水送服,但有些药物在服用时对水温是有要求的,用热水送服会拔苗助长,使药效大打折扣。首要触及以下几类:
1.活菌类药物,如双歧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枯草杆菌等益生菌,用热水送服或冲泡会使其灭活,导致药效下降乃至失效。服药的水温最好不超越40℃。也可用牛奶冲泡,但相同要用40℃以下的温牛奶冲泡,不宜用热牛奶。
2.消化酶类药物,如蛋白酶、淀粉酶、蛋白酶、纤维素酶、脂肪酶等消化酶归于蛋白质类,遇热易变性,假如用过热的水送服,就会导致药物因变性失活而失掉原有药效。
3. 阿莫西林颗粒。阿莫西林归于青霉素类药物,在特定的条件下可以发生分子间聚合,生成高分子聚合物,然后使人体发生过敏反应。一般温度越高,生成的高分子聚合物越多,因而阿莫西林颗粒最好用凉开水冲服。
4.维生素C泡腾片。维生素C性质不安稳,用热水冲泡时易氧化分化,影响药效,因而维生素C泡腾片使用冷水或温开水溶解服用。
5.口服活疫苗,如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糖丸、口服轮状病毒活疫苗等,应当用凉开水送服,否则会导致疫苗失效,不能起到防备疾病的效果。
6.胶囊药。装入胶囊的药物,大都对胃黏膜和食道有影响,或许易被消化液分化损坏,有的则是缓释胶囊,完好吞服后才能使药物剂量均衡开释,发挥最佳药效。胶囊壳里含有明胶,热水会加快它的溶化。一方面,用热水送服时,胶囊皮易粘在嗓子或食道里;另一方面,还或许会导致药物提前开释开来,影响咽喉和食管。某些肠溶胶囊假如用热水送服,或许会在抵达肠道之前就将药物开释开来,药品与胃酸触摸后被损坏,终究不能顺畅抵达肠道发挥药效。
7.有蒸发性成分的药物,如金银花、柴胡、荆芥、藿香、薄荷等中药,均含具有药用价值的蒸发油,有特别的芳香气味。但蒸发油多不安稳,遇热简单蒸发和分化。含有这些药物的中药颗粒剂和冲剂,主张冲服时水温不超越40℃。
8.止咳糖浆剂,如急支糖浆、蜜炼川贝枇杷膏等服用后,糖浆可掩盖在咽部标明发生一层保护膜,然后操控咳嗽等症状。用热水冲服会下降糖浆的黏稠度,影响保护膜的效果。故服用这类药物时,水温不宜过高,并且不宜多喝水。▲
人民日报社概略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协作加盟供稿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联络咱们ENGLISH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06001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0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