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總台央視記者接到觀眾舉報,湖北武漢一些醫院門口張貼著“醫保取現”“高價收藥”的小廣告。這些小廣告上所說的“醫保取現”“高價收藥”真的能兌現嗎?記者就此展開了調查。
記者在武漢市中心醫院、武漢市第三醫院、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等多家醫院邻近走訪時發現,醫院門口的交通錐桶、城市欄杆、人行道乃至垃圾桶上,“醫保取現”、“高價收藥”的小廣告隨處可見。記者隨機撥打了小廣告上的電話號碼一探终究。
收藥人所說的6至7折提現,便是參保人用醫保卡在藥店購買1萬元左右藥品,收藥人以6至7折的價格收回,參保人得6000元到7000元不等的現金。
收藥人:咱們便是正常去買藥,我正常去消費,一次好幾萬都能够取,當時就給你錢,一秒鐘都不差你。
記者來到收藥人張某指定的武漢市第三醫院對面,見到收藥人張某和一位參保人正在商议“醫保取現”金額。
參保人依照收藥人張某的指引,在馬應龍大藥房(彭劉楊路店)購買了12盒靜注人免疫球蛋白,價值高達9840元。張某收到藥后,兩人進行了現金买卖。
記者發現,帶參保人到馬應龍大藥房(彭劉楊路店)“醫保取現”的遠不止張某一人。在藥店邻近,張某和另一個收藥人還意外“撞車”。
在長江航運總醫院對面的馬應龍大藥房,另一個收藥人王某讓參保人購買20盒免疫球蛋白,價值高達16000多元。
記者了解到,除了這些收藥人,還有其他人員分工协作,有的負責到醫院門口張貼小廣告,有的負責聯絡參保人,有的負責處理收回藥品。
收藥人 王某:我印一次小廣告便是10萬(張),用不上一個月,勤快一點的,天天都出去的,半個月貼完。
這些收藥人除了收回820元每盒的靜注人免疫球蛋白,還有500元每盒的人血白蛋白、750元每盒的東阿阿膠等,他們一般以六折乃至更低價格收回。
收藥人讓參保人購買的靜注人免疫球蛋白為處方藥,主要用於重症感染、重生兒敗血症、常見變異性免疫缺点病等,不僅要由醫生開具處刚才干買藥,還得嚴格遵醫囑用藥。這些購買和运用都有嚴格要求的處方藥,又是怎么從藥店运用醫保卡購買出來的呢?繼續來看記者的調查。
記者跟隨參保人進入馬應龍大藥房(彭劉楊路店)前,收藥人張某給藥店工作人員打了一個電話。
隨后,張某掏出一個小簿本,給參保人寫了一張小紙條,上面寫著“武生球蛋白820×9”,讓參保人拿去給藥房的人。這樣一張小紙條真能從藥店買到處方藥嗎?參保人來到馬應龍大藥房(彭劉楊路店),把小紙條交給藥店銷售員。公然,這位銷售員既沒有詢問病况,也沒有要求出具醫師處方,直接按張某的小紙條以每盒820元的價格,賣給參保人9盒靜注人免疫球蛋白,價值高達7380元。
憑“處方”購買“處方藥”是常識,而參保人僅憑收藥人給開的“小紙條”就買到了處方藥。
根據規定,“處方藥必須憑執業醫師或许職業助理醫師處刚才能够調配、購買和运用”。藥店要銷售處方藥,必須有醫院流轉來的處方,或许自己配備相關專業人員。但這位藥店銷售員不是注冊執業醫師,並沒有開具處方的權利,她又是怎么把處方藥賣出去的呢?
藥店銷售員:年輕人他需求打(免疫球蛋白)的話,便是選免疫力低下,一般白叟便是選肝癌、肺癌了,就提交復審了,人家在審了。
原來,這位藥店銷售員是通過在線開具“電子處方”的方法給參保人開出了處方藥。記者注意到,銷售員是通過一個手機APP小程序提交的所謂“電子處方”,不到一分鐘就審核通過了。
記者找到成都成華東升醫院,醫院簡介顯示,該院是成都市成華區衛生行政部門同意建立的一級綜合性醫院。據醫院工作人員泄漏,富頓互聯網醫院在湖北省有上千家协作藥店,相關業務需求找湖北業務負責人李某。
成都成華東升醫院富頓互聯網醫院湖北業務負責人 李某:傳統處方,幾百塊錢一年,蠻簡單的一個事。
成都成華東升醫院富頓互聯網醫院湖北業務負責人 李某:便是圖文形式,相當於藥店店員自己選。
成都成華東升醫院富頓互聯網醫院湖北業務負責人 李某:那我不可能跟你說得太那個,好吧。
一通電話,一張紙條,和所謂的電子處方,藥店就將價值近萬元的處方藥,运用參保人醫保卡刷卡消費出去。那藥店銷售員明知處方是假,為什麼還要協助參保人刷卡購藥呢?
藥店銷售員泄漏,他們門店每個月要完结20多萬元的銷售業績,而邻近有5家藥店競爭,他們每個月都為完结任務而發愁。
收藥人 王某:有的店怕我們不去,原來兩天我們不去,電話就過來了,飲料我都買了你咋不來呢,禮品都給你留著呢,來湊一單。
參保人用來購買免疫球蛋白的醫保個人賬戶資金,按規定主要用於付出其在定點醫療機構或定點零售藥店發生的方针范圍內的自付費用。《醫療保证基金运用監督办理條例》明確規定,定點醫藥機構不得為參保人員运用其享用醫療保证待遇的機會轉賣藥品,承受返還現金、實物或许獲得其他不合法利益供给便当。
中國公民大學法學院教授 劉俊海:不管是藥販子,還是藥店內部工作人員,他們內外勾結获得不法利益,以損害醫保系統成千上萬廣大患者的切身利益為代價,這種行為除了依法承擔相應的行政責任以外,情節嚴重構成违法的要追查刑事責任。
專家指出,看似參保人“套現”得到了幾千元乃至上萬元,其實是透支自己未來治病的資金儲備,而這些本来屬於自己的“治病錢”,一部分被收藥人“套”走,“醫保取現”其實也讓參保人自己遭受了損失。
公民日報社概況關於公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协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