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欧宝平台在线登录 > 烟雾报警器系列

发挥水资源税杠杆调节作用

时间: 2024-12-24 01:47:22 |   作者: 烟雾报警器系列

产品详情

  

发挥水资源税杠杆调节作用

  水资源税发挥作用,其核心在于运用税收杠杆调节用水需求,增强全社会节水意识和动力,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政策导向。在全方面实施水资源费改税试点的同时,有必要改革环境保护税,完善“多税种共治”的绿色税制体系。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如何更好地贯彻落实全面节约战略?近日,财政部、税务总局、水利部印发了《水资源税改革试点实施办法》,明确自2024年12月1日起全方面实施水资源费改税试点。这项促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安全利用的重要改革试点,涉及多方的利益调整,关系着千家万户的生产生活,其实施、影响备受关注。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全面实施水资源费改税”“完善绿色税制”。为何要大力推进水资源税改革试点?我国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很多地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此前,我国实行水资源费制度,而税收具备极其重大的杠杆调节作用,并且较为规范、统一,对企业约束力较强,水资源税成为解决水问题的重要手段。2016年7月河北省率先实施试点水资源费改税,2017年12月改革试点扩大至10个省份。此次全方面实施水资源税改革试点,意味着绿色税制建设迈出重要一步。

  水资源税发挥作用,其核心在于运用税收杠杆调节用水需求,增强全社会节水意识和动力,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政策导向。发挥杠杆调节作用的重要手段,就是实行差别税额标准。比如,对取用地下水从高确定税额,同一类型取用水,地下水税额高于地表水;对水资源严重短缺和超载地区取用水从高确定税额。再如,洗车、洗浴、高尔夫球场、滑雪场等特种取用水,从高确定税额。

  从已开展试点地区情况看,严重超采区工商业取用水单位的税额标准、特种行业取用水税额标准往往是原水资源费的几倍甚至是几十倍,杠杆作用明显,高耗水行业水资源利用成本大幅度的增加,从而倒逼企业调整生产用水方式,加大节水设备投入力度,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用水效率、优化用水结构,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在税制的有效引导下,企业节约用水意识显著地增强,从“要我节水”逐步转变至“我要节水”。

  水资源税不单单是“调高”,而是强化分类调控,在对水资源严重短缺和超载地区取用水、取用地下水等从高确定税额的同时,也有一系列税收优惠或者“从低”的措施。比如,对于规定限额内的农业生产取用水等情形,免征水资源税;对于用水效率达到国家用水定额先进值的相关纳税人,减征水资源税。一系列规定,强化了税收优惠政策的正向激励引导作用。

  水资源税改革试点对居民用水有何影响?水资源税的纳税人为直接从江河、湖泊和地下取用水资源的单位和个人。由此能够看出,在城镇公共供水中,纳税主体是供水企业。同时,依规定,城镇公共供水企业缴纳的水资源税不计入自来水价格,在终端综合水价中单列。水资源税改革试点期间,省级发展改革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将终端综合水价结构逐步调整到位,原则上不因改革增加用水负担。当然,居民虽然用水负担基本稳定,但节约用水的意识决不能放松。

  从总体上看,全面实施水资源费改税,体现了统筹现有水资源税改革试点制度和水资源费征收制度,在保持税制要素和基本框架稳定的前提下,实现水资源费制度向水资源税制度的平稳转换。同时,这项改革涉及面广、专业性较强,需要税务机关和水行政主任部门加强协作征税机制,强化对纳税人取水计量设施(器具)监管,规范和加强税收征管。各地也要考虑本地区水资源状况、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水平和水资源节约保护要求,分类确定具体适用税额,更好地发挥税收的激励约束作用。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完善绿色税制”,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的重要改革任务。在全方面实施水资源费改税试点的同时,还有必要改革环境保护税,研究将挥发性有机物纳入环境保护税征收范围,并完善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等有关促进绿色发展的政策体系,完善“多税种共治”的绿色税制体系,助力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集约节约利用,为建设美丽中国增绿添彩。(曾金华)

  “这些可降解植入的‘骨头’,都是微细粉末颗粒通过3D打印制造出来的。”熊仕显介绍,该研究院拥有澳大利亚两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余艾冰,中国科学院院士郭烈锦,以及帅词俊、赵宝军、陈斌等国家级人才。

  科学技术普及法修订草案二次审议稿(以下简称“草案二审稿”)12月21日上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草案二审稿规定,“科学技术人员和教师应当发挥自身优势和专长,热情参加和支持科普活动”。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所研究员黄万波日前介绍,经过1985年至2024年的五轮系统发掘,研究人员已从巫山龙骨坡遗址采集到118种哺乳动物化石和超过2000件石制品。最近的古地磁测年根据结果得出,这些化石和石制品形成时间为距今200万至250万年,其中超过一半的哺乳动物化石为上新世至早更新世的属种。

  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充分的发挥科学技术创新的引领作用,以科学技术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还没到腊月,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吴家店镇包畈村村民陈亚舫已开始忙着订年猪。

  两根“玻璃针”机器手,快速翻转细胞,准确无误地找到细胞切入点,精准提取细胞核后,再注入体细胞核……前后不过86秒,一个完整的细胞胚胎就已“孕育”完成,随后开启“克隆之旅”。

  12月18日上午,清华大学新闻学院和AI学院双聘教授沈阳带领师生团队倾力打造的“人机共生:未来艺术的共创”画展在清华大学蒙民伟人文楼开幕。

  我国科学家获取人类首份月球背面古磁场信息,填补月球磁场中晚期演化的数据空白。

  近日,由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组织编写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4)》(以下简称《蓝皮书》)在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2024年学术年会上正式对外发布。

  在位于地下700米的液体灌装间里,江门中微子实验项目经理、中国科学院院士王贻芳宣布“启动灌注”。紧接着,工作人员按下按钮,水经过层层过滤变成超纯水,并以每小时100吨的流量注入探测器水池中。

  由中国工程院院刊《工程》(Engineering)评选的2024全球十大工程成就18日在京发布,CAR-T细胞疗法、嫦娥六号、低轨通信卫星星座、柔性显示、高温气冷堆核电站、智能工厂、无人驾驶汽车、手术机器人、文生视频大模型Sora、超大型风力发电装备入选。

  近日,《自然》杂志在线发布了中国科学家领衔发起、十八国科学家团队联合署名的人体蛋白质组导航国际大科学计划(以下简称“π-HuB”计划)白皮书。

  日前,在天津市蓟州区有人拍摄到天空中一道神秘的绿光,并将其形象地称为“天上一根‘葱’”。一些网友甚至认为发射绿光的设备是“天外来物”。然而,经过核实,这道绿光是由气溶胶激光雷达发出的激光。

  12月16日,我国自主研发的核电站应急柴油发电机组——“核柴一号”正式发布。记者从中国广核集团获悉,“核柴一号”多项核心性能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标志着我国首次完全具备核电站应急柴油发电机组自主设计及制造的能力。

  最新一期《自然》发表的研究称,在宇宙约6亿年时形成的小质量星系“萤火虫闪烁”的详细观测,能为早期星系的形成提供新见解。该研究成果基于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JWST)的数据,增进了人们对银河系演化的理解。

  近日,《自然》杂志在线发布了由中国科学家领衔发起、18国科学家团队联合署名的人体蛋白质组导航国际大科学计划(以下简称“‘π-HuB’计划”)白皮书。这是《自然》杂志首次发布中国科学家领衔发起的全球性大科学计划白皮书。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沈延安课题组在研究雾霾的物质来源和形成机制上取得重要进展,发现燃煤排放产生的颗粒物是华北雾霾的主要物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