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那曲市人民检察院聚焦“四件大事”聚力“四个创建”,充分履行法律监督职责,持续做实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各项检察工作取得新成效。过去一年,那曲市检察机关共办理各类案件1106件,坚持“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标准,13个案件被最高人民检察院、自治区检察院评为“典型案例”。
“要不是有你们的帮助,我们不了解什么时候才能拿回应得的工资,太谢谢你们了。”2024年8月6日上午,一群面带喜悦的农民工代表手持一面印有“持正义秉公执法,为民工讨薪维权”的鲜艳锦旗,走进了比如县人民检察院的大门,感谢检察官为他们成功追回了被拖欠的工资。
记者了解到,重庆市某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承建比如县某项目,潘某自认系项目的实际施工人,李某、胡某等40名农民工为项目提供劳动,但项目完工后,该公司及潘某仅支付部分工资,剩余3350000元未支付。李某等人多次向公司、潘某索要工资,却始终未果。无奈之下,李某等40名工人向比如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2022年8月3日比如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以申请人的仲裁请求超过仲裁申请时效;仲裁申请材料不齐备为由出具不予受理通知书。李某等人无奈向比如县人民检察院申请支持起诉。
受理案件后,比如县人民检察院以“检护民生”专项行动为契机,对这起劳务纠纷支持起诉案召开诉前调解会。会上,检察官向双方当事人示证质证,围绕案件有明确的目的性地向双方当事人进行提问,并结合自己专业相关知识和办案实践与公司法人代表沟通,重庆市某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当场表示同意和解,并承诺在两个月内支付工资。7月29日,比如县人民检察院召开公开听证,帮助40名农民工成功追回335万余元的劳动报酬。
该案例中,比如县人民检察院灵活运用“支持起诉+诉前调解+跟进监督”办案模式,坚持调解优先,既促进检察工作规范化,又提升检察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有利于促进案件双方当事人知法明理,达成和解,最终实现案结事了人和,有效化解社会矛盾。而这只是那曲市监察机关持续营造良好法治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2024年,那曲市监察机关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三个赋予一个有利于”总要求,聚焦那曲特色产业、重点项目、乡村振兴,找准检察履职的切入点、着力点,开展刑事侦查和刑事执行“检察护企”专项活动,通过查阅案卷、实地调查等方式,对市县两级法院2020年以来1626件财产刑执行案件做监督检查。办理虚假诉讼、伪造公司印章、串通投标等涉企刑事案件5件12人,依法严惩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
“美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门槛,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基础。”2024年6月,安多县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干警深入多玛乡、玛荣乡、雁石坪镇三江源国家公园(唐北区域)项目施工点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监督检查,通过实地查看、询问工人等方式,重点检查实施工程单位是不是真的存在违规扩建、乱堆乱放建筑垃圾、非法占用草地等情况,确保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
2024年6月,林周县人民检察院发现河流域,林周、嘉黎交界处存在非法倾倒垃圾的情况,对河流域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随即向嘉黎县人民检察院进行信息共享。嘉黎县人民检察院立即对该案启动公益诉讼立案调查,并邀请林周检察机关联合巡河,分别对色荣藏布河段及热振藏布河段(系河上游)进行实地查看,确认非法垃圾倾倒点为嘉黎县绒多乡管辖范围,对相关证据进行了固定,并围绕如何进一步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保护河流域生态环境等工作举措进行交流,对信息共享、线索互移、办案协作等进一步深入探讨,达成一致共识。
2024年10月,班戈县人民检察院与当雄县人民检察院联合会签《关于纳木措国家公园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保护协作机制》,申明建立协作机制的目标、工作重点,明确信息共享、线索移送、联席会议、调查协作等具体工作制度,强化协作配合,凝聚保护合力,督促行政机关依法履职,提升执法能力水平,共同打击破坏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
申扎县检察院办理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类公益诉讼一案,督促县文化和旅游局投入资金0.48万元,在辖区8处自治区级野外文物和15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放置文物安全责任公示牌并建立记录档案,进一步保护了县级文物单位强格寺旧址以及寺中壁画,推动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
这一个个案例,充分展示那曲市检察机关聚焦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履职尽责,不断强化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助力建设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体系。2024年,那曲市检察机关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等法律和法规,扎实开展“亚洲水塔保护”专项活动,通过履行公益诉讼检察职责,督促相关行政主任机关治理河道12.5公里、水源地2处,恢复被破坏草原、湿地4亩,清理固体废弃物30.2吨。同时,全方面实施“河湖林长+检察长+警长”协作机制,开展巡河(湖)等检察监督工作29次,以高质效检察履职服务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存环境的安全关乎子孙后代的长远利益。”2024年4月30日,尼玛县人民检察院在开展“检护民生”专项活动中发现,尼玛县甲谷乡载那村辖区内发现死因不明的牦牛、绵羊、山羊尸体共计38具,均未按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不仅严重污染周围生态、居住环境,还存在动物疫病传播风险,造成了环境污染,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2024年5月7日,尼玛县人民检察院以行政公益诉讼立案,通过实地调查、走访附近牧户,了解草场污染情况,确定公益受损事实。办案检察官认真查阅法律和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确定尼玛县农业农村局、甲谷乡政府对此负有监管职责。2024年5月8日,尼玛县人民检察院邀请相关人员召开协商座谈会,明确各部门依法负有的监督管理职责,通过向尼玛县农业农村局、甲谷乡政府制发诉前检察建议,建议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职责,及时对甲谷乡载那村周边草原内随意堆弃死因不明畜禽尸体进行无害化处理。
检察建议发出后,尼玛县农业农村局、甲谷乡政府根据检察建议内容,第一时间排查畜禽死因,并对排查的畜禽尸体严格按《病死及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做处理,并对发现畜禽尸体点、旁边的环境、参与人员、进行严格的清洗消毒工作,确保病死畜禽无害化所有的环节做到严格、规范、到位。5月22日、5月9日,尼玛县农业农村局、甲谷乡政府分别就检察建议落实情况做了书面回复,通过实地查看整改情况,前期在草场上的死畜尸体已全部清理。该案件有力维护了农牧民群众的居住环境安全,造福了当地的牧民群众。
2024年,那曲市检察机关全面深化公益诉讼检察,深入贯彻《西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公益诉讼工作的决定》,忠实履行“公共利益代表”职责,聚焦“4+11”法定领域,立案112件,提出检察建议99件、磋商函8件,行政机关回复整改率100%。聘请“益心为公”志愿者208名,广泛凝聚公益保护合力。
那曲市人民检察院代理检察长唐凯表示,2025年,那曲市检察机关将认真贯彻《关于全面深化检察改革、逐步加强新时代检察工作的意见》,把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融入检察履职,依法全面加强法律监督工作,充分运用法治力量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奋力以检察工作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助力那曲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全部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标注明确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有关规定法律责任。
1月3日,西藏自治区人民检察院2024年生态环境保护检察工作新闻发布会召开。[详细]
自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关于探索建立检察公益诉讼制度以来,检察机关深入贯彻落实习法治思想和习生态文明思想,聚焦“四件大事”聚力“四个创建”。[详细]
近年来,检察机关深刻把握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把“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的工作理念和目标导向贯彻落实到检察履职办案全过程。[详细]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京(2024)0000004